发表时间:2022-01-17浏览次数:6682
岁月不居,脚步不止。2021年已经过去。
这一年,触动人心的国家大事不断,我们为建党百年取得的伟大成就欢欣鼓舞,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开启而斗志昂扬。
这一年,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一系列关乎建筑业发展的大事、政策不断,行业改革发展趋势进一步明确,困难与挑战明显增多,机遇与风险并存。
在此,通过10个关键词,回顾过去一年建筑业改革足迹,展望行业发展未来。
1 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
近年来,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推动建筑业“自上而下”改革的意志非常坚决。回顾2021年,可以清晰地看到,建筑业改革一直沿着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持续推进。
《意见》是国家专门为建筑业出台的“顶层设计”文件,是从经济发展整体和全局出发而出台的重要政策。《意见》带来的冲击余韵,将持续指导行业政策的制定、引领企业转型方向。
行业企业在转型发展中,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视角看待改革,正视困难、抓住机遇,在新发展格局中构建竞争新优势。
2 绿色发展
建筑业彻底告别粗放型发展模式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建筑业而言,《意见》吹响了行业彻底告别粗放型发展模式的号角。
《意见》系统构建了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转型的基本方法论,绘就了城乡建设发展的清晰路径,科学规划了工程建设各层面、各领域、各阶段的发展蓝图。可以预见的是,“十四五”期间,绿色将成为建筑业改革发展的“底色”。
3 “双碳”目标
抓住碳达峰碳中和机遇
2021年,国家相继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在顶层设计统领下,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煤炭、电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的实施方案将陆续发布,与科技、碳汇、财税、金融等保障措施一起,共同形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在“双碳”目标下,涉及建筑设计、施工及运营全过程的产业链将被颠覆,并将强化绿色化、工业化趋势。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不是简单通过局部调整可以实现的,必须认真规划、逐步改革。建筑领域降碳对先进技术、新型装备的需求,将催生新的发展机遇。
4 智能建造
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
202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结各地、企业经验做法,先后发布了第一批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典型案例清单。
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到经验、典型案例出炉,可以看出,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对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重视程度和迫切要求。
智能建造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实现建造过程一体化和协同化,并推动工程建造工业化、服务化和平台化变革,从而交付以人民为中心的绿色建筑产品。这需要行业企业抓住关键领域和短板,改革创新,推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5 资质管理制度改革
推动建筑业强化“优胜劣汰”趋势
2021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通知》。随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建筑业“证照分离”改革衔接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停止受理三级、丙级等60余项资质申请,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类别进一步简化。通知进一步体现了“淡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的改革方向。
202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取消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等文件,从源头梳理资质架构的意图明显。
“十四五”期间,建筑业资质改革将进一步深化。
6 “两新一重”
央企依然是参与的主力
2021年,国家聚焦“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和短板弱项,扩大有效投资,加强系统性布局,加快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推进一批重大工程建设,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2021年年初,“两新一重”被各地纷纷写入投资计划,新基建投资增速加快,鼓励民营资本参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两新一重”建设成为亮点。
由于“两新一重”项目的特殊性,目前来看,央企依然是参与的主力。就新基建而言,多数传统建筑业企业感受到的是5G、特高压、新能源充电桩等业务的“行业壁垒”,更关心的仍是基础建设业务。行业企业大规模参与到新基建之中,需要企业在战略、人才、技术等方面调整。这种状况,也折射出建筑业企业转型发展的迫切性、必要性。
7 分化
多元化与专业化并行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下半年,1家特级、6家一级建筑业企业申请破产重组/清算。
进入新世纪之后,建筑业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逐渐进入发展平缓期,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弊端随之逐步显现。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改革深入推进,行业出现分化。一方面,部分龙头企业通过转型,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通道,在PPP、EPC等模式的影响、带动下,大型建筑业企业纷纷成立涉及投资、金融、财务、咨询、采购、运营等的子公司,打造全产业链综合性工程建设集团。另一方面,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在市场萎缩的情况下生存遇到困境,整合重组加速进行。
随着市场结构的进一步演变,并购重组的节奏也将进一步加快。
8 专精特新
智能建造等新兴领域将率先诞生“小巨人”
2021年,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密集出台。9月,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致力于成为“有效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专业化发展平台”。“专精特新”指的是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企业,“小巨人”企业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
近年来,建筑业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借助政策扶持,向“专精特新”发展,尤其是与新技术融合,拓展新发展空间,将是建筑业中小企业发展机遇,也是未来转型重要方向。云南、山东等地在打造“专精特新”建筑业企业方面已出台相关文件。
目前来看,在智能建造、装配式建筑、数字建筑软件企业等领域率先涌现出“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可能性极大。
9 规范化发展
改善行业发展环境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2021年6月11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2021年度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双随机”检查(第一批)结果,1200名建造师中,1125人不合格,原因是2020年以来,注册期间存在社保缴纳单位与注册单位不一致情形。6月28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2021年度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双随机”检查(第二批)结果,共检查2171人,其中1196人在2020年以来,注册期间存在社保缴纳单位与注册单位不一致情形,即为“挂证”。
“考证族”有意通过“挂证”获取非法利益,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2017年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即“四库一平台”)实现全国联网后,建筑市场实质上已经进入监管的新时代。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上,因“挂证”而导致建造师注册许可被撤销的通知经常跃入大众视野。
打击“挂证”行为背后,是行业主管部门对于推动行业市场化、规范化、法治化发展的不懈努力。“中国建造”品牌的打造,需要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而行业发展环境的改善,需要每一位建筑人的努力。
10 农民工权益保护
用工制度改革必须不断深入
2021年11月1日起实施的《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规定》,成为解决建设领域欠薪问题的一项重要兜底保障措施。同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暂行办法》。
近几年,拖欠农民工工资成为了“高压线”。落实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发放工资“谁承包谁负责”原则,设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建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制度,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制度的“篱笆”扎得越来越紧。农民工权益保障,不仅关系到农民工切身利益,还关系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健康发展。
未来,进一步保障建筑业农民工合法权益,建立工资保障、劳动保障、失业救济、医疗保障、养老金制度等,将是各界关注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业用工制度改革必须不断深入,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行业企业加快转型步伐。